一個郎中和一座橋的故事
文章分類:民間故事
你也會想看的:風水學住宅知識大全
一
諸暨老縣城,西面靠山,東面臨江,南北狹長,其形狀極像一隻蠶蛹。古時人們進城,要麼步行過南門、北門,要麼乘船過東江。江邊有渡口,如今在古城墻的一帶,還留著上水門、中水門、下水門等地名。撐船的艄公,大白天有氣無力地搖著櫓,在江上來往,夜間則用鐵鏈把渡船鎖在岸邊,活龍活現地喝老酒、抱老婆去瞭。
現在,老城區通往江東新城的橋有六七座,而在早先,就隻有太平橋一座,每天人來車往,川流不息。它最初建於唐天寶年間742年至756年),至今已八度重建修),但橋址基本沒有移動。在諸暨人的心中,太平橋成瞭城市的地標建築,假如與傢人走散瞭,隻要在橋頭坐著等候就是,稱它為諸暨第一橋名副其實。
太平橋原名叫通遠橋,也叫浣江橋、諸暨大橋,俗名喊“浮橋”。每一個橋名都有一個來歷,那麼“浮橋”是怎麼來的呢?說起來,與一個郎中先生有關,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。
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