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裕太後為什麼會下詔退位?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?
“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:前因民軍起事,各省響應,九夏沸騰,生靈塗炭,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,討論大局,議開國會,公決政體。兩月以來,尚無確當辦法。南北暌隔,彼此相持,商輟於途,士露於野,徒以國體一日下決,故民生一日不安。今全國人民心理,多傾向共和,南中各省,既倡議於前,北方各將,亦主張於後,人心所向,天命可知。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,拂兆民之好惡。是用外觀大勢,內審輿情,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,定為共和立憲國體,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,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。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,當茲新舊代謝之際,宜有南北統一之方,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,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。總期人民安堵,海內又安,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,為一大中華民國,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,優遊歲月,長受國民之優禮,親見郅治之告成,豈不懿歟?欽此。”這是清宣統年間,向全天下公示溥儀退位的詔書。那個時候溥儀年幼,這封詔書自然不可能是由他擬定,而是由隆裕太後最後簽署。隆裕太後這一紙詔書的頒佈,代表著清王朝的滅亡的同時,也昭告瞭統治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。
對於隆裕太後下旨退位,時人對其皆為一片稱贊之聲,評價其為“女中堯舜”。《亞細亞日報》雲:“隆裕太後去歲,不為親貴浮言所動,力主共和,實為有造民國。今一日崩禦,我五族國民,當同情哀悼。”《中國日報》雲:“惟清廷退位,後力居多,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。”孫中山說她:“孝定景皇後讓出政權,以免生民糜爛,實為女中堯舜,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酬報,永遠履行,與民國相終始。”這一個個人都將其捧上瞭高處,但是實際上對於她而言,這些稱贊的話語,每說一句,實際上就是在她的心上劃上那麼一刀。